12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举行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的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会见中,习近平主席指出,在当前动荡加剧的国际形势下,中欧关系具有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关乎世界和平、稳定、繁荣。
如何理解中欧关系的“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习近平主席会见欧盟领导人,对于引领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促进世界稳定、繁荣有何积极影响?
视频:第一观察 | 习近平主席为何强调中欧关系“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一)“坚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确定位”
今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也是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建立25周年。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习近平主席指出,双方要总结历史经验,把握世界大势,坚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确定位。
如何理解“正确定位”?
从历史和现实维度看,中国始终将欧盟视为国际格局中一支战略性力量,一直把发展中欧关系视为中国外交优先方向。习近平主席多次提出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彰显中方鲜明、一贯立场。
中欧是伙伴不是对手,是彼此的机遇而不是威胁,双方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
自去年年底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同欧盟及其成员国领导人举行会晤。在双方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中欧战略、经贸、绿色、数字领域高层对话取得丰富成果,中欧关系呈现巩固发展的良好势头。
与此同时,在欧洲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这就更加需要欧方树立正确认知,增进同中方的理解互信,重信守义,一心一意发展对华关系。
诚然,中欧历史文化、发展水平、意识形态存在差异,但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不能因为制度不同就视彼此为对手,不能因为出现竞争就减少合作,不能因为存在分歧就进行对抗。
(二)“拉紧中欧利益共同体的纽带”
当前,中欧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交流合作的格局,特别是在经济领域,中欧具有高度互补性。
会见中,习近平主席强调,双方要多做加法,以更深入、更广泛合作拉紧中欧利益共同体的纽带。
习近平主席提出三个“伙伴”:经贸合作的关键伙伴、科技合作的优先伙伴、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可信伙伴。
“关键”“优先”“可信”,描绘了中欧经济共生关系美好愿景,凸显中国同欧盟开展互利合作的积极意愿和真诚姿态。
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的背景下,中欧去年双边贸易额再创历史新高,达8473亿美元,同比增长2.4%。今年以来,德国大众宣布在华斥资10亿欧元建设纯电动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创新和部件采购中心;西班牙机床制造商达诺巴特集团在上海设立了其全球第六大体验中心,加速其中国本地化战略……
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市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越来越多欧盟企业以实际行动,来华开辟合作新领域,创新合作新形态。
如今,中国正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和欧洲一体化是中欧各自着眼未来作出的战略选择,中欧应该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实现共同发展。”习近平主席为中欧合作指明了方向。
(三)“双方有责任共同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
习近平主席将中欧视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此次会见中,习近平主席用“推动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对此作出进一步阐释。
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最大的发达国家联合体,在百年变局中的世界,中欧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合作什么,具有世界意义。
可以说,中欧选择对话合作,阵营对抗就不会形成;中欧选择和平稳定,新的冷战就打不起来;中欧选择开放共赢,全球发展繁荣就有了希望。
当今世界,无论是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还是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等事关人类未来的重大全球性问题,都需要中欧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开展对话和合作,在联合国等多边场合加强沟通与协调。如此,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才会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中欧有责任共同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为发展提供更多推动力,为全球治理提供更多引领和支持。”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论述,彰显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胸襟与担当。
监制:张晓松、鞠鹏
统筹:刘华、邱红杰、刘铮、王绚
视频记者:郑明达、蒋志强
摄影记者:黄敬文、刘彬
视觉|编辑:郝晓静、包昱涵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福建宁德的古田县是全国最大的食用菌商品化生产基地。以前,这里连片的都是茅草菇棚,这两年,古田县想进行升级改造,却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各级干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一步一步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眼下,古田县杉洋村的香菇正陆续开始采摘。今年是大伙儿搬进这个光伏菇棚基地的第一年,李铭芳一下就承包了8个标准化菇棚,种下10万袋菌菇,同村的余新考也种了8.5万袋,第一茬菇还没收完,他们就跟记者算起了收益。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菇农 李铭芳:香菇第一茬都开始有收益了,后面还有两茬菇,价格又好,今年利润比往年高30%左右。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菇农 余新考:我现在差不多赚25万左右。
作为全国最大的食用菌商品化生产基地,古田仅银耳产量就占到全国的90%以上。然而,近两年,当地干部调研发现,传统的茅草菇棚有火灾安全隐患,又容易发生病虫害,制约了菌菇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菇农 李铭芳:要一直去维护,人工(费用)很高。
古田县的农业干部走访了气象部门、科研单位,发现新型光伏菇棚是个不错的选择,没想到刚提出这个建议,就遭到老菇农们的质疑。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菇农 余新考:新鲜的东西,当然有点不相信,到底能不能用。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委书记 张成慧:在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传统的菇棚如何升级换代?我们跟总书记学“四下基层”,调查研究,去破局,找问题。
为此,半年里,古田的农业、气象、电力等多个部门纷纷展开调研,详细论证光伏菇棚内的温度、湿度、亮度是否适宜菌菇生长。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委副书记 郑圭冬:对菇农来讲,它(菇棚)就是自己的收入,自己安身立命的依靠所在,你有什么需求,我就研究什么问题。
在光伏菇棚建设中,干部们搜集菇农提出的各种问题,不断进行改进,添加了隔离层、喷淋降温设施、温度检测设备等,并请菇农们一起来做试验。
冬日的暖阳照在成片的光伏板上,板下,一簇簇食用菌在恒湿恒温的环境中茁壮生长,新的种植模式让老菇农们打心底服气了。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菇农 余新考:新菇棚感染就没有了,有信心了。
如今像这样“棚上发电、棚下种菇”的光伏菇棚基地,已在古田多点开花。点开手机,新菇棚的湿度、温度等动态已连入古田县食用菌“数字大脑”运营中心,小小的菌菇也跨越了田间,飞向云端。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菇农:光伏的(菇棚)看过了,光伏的(菇棚)多做一点!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菇农:最好要多建,我们一户都不够做,我们一户就四五十万(袋)。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委副书记 郑圭冬:都是直接找我们来,我这个要做(新菇棚),我还要多做,更加有信心了。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李欣 盛洁 张芊芊 张程 李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