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财评|惠企减负疏堵解难 让市场活水长流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和复杂的外部环境,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经营主体信心、激发市场经营主体活力至关重要。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注重围绕市场主体需求施策,完善政策实施方式,增强时效性和精准性。今年以来,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相继打出,持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今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随后,《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抓好抓实促进民间投资工作努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通知》《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等一揽子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举措精准发力,直指民营企业发展难点、堵点,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排忧解难。
企业所盼,政策所向。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通过密集推出系列扩大内需、提振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惠企减负政策,整治涉企违规行为,组织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等重点工作,让企业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我国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在持续增强。
今年前10个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1.6万亿元,其中,民营经济纳税人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2385.6亿元;自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2023年涉企违规收费整治工作以来,初步统计,截至10月底,共检查收费单位7.44万家,减轻企业负担约15亿元;今年前10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1%,比上半年加快1.1个百分点;全国经营主体总量超过1.8亿户……
2024年是全面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为企业减负是激发企业生机活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需求一定程度上仍显不足等因素影响,今后一段时间,还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做好减负工作,优化营商环境。要围绕稳增长、减负担的目标,进一步抓好惠企减负政策的实施落地;要围绕涉企法规制度的实施,持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要围绕提升服务能力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帮扶企业的工作体系;要把稳增长、减负担的要求贯穿于明年的工作中,从强化金融支持、推进减税降费、完善服务体系等多方面推动细化措施落地,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央广网评论员 于琦) 【编辑:曹子健】
中新网兰州12月9日电(记者 高莹)“来中国之前,没有想到这里的铁路建设得这么好,辽阔的大地上想去哪里都四通八达,随时都能开启说走就走的旅行。”兰州交通大学印度尼西亚留学生陈君其近日接受中新社、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说,“等我学成回国后,也要参与到国家的铁路建设中,让所学知识变为‘桥梁’。”
2023年10月,就读于兰州交通大学的留学生陈君其正在图书馆里自习。高莹 摄
今年23岁的留学生陈君其,来自印度尼西亚,如今就读于兰州交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从印尼来到中国的陈君其虽然只有不足三年的时间,但如今却可以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回想起刚来到甘肃兰州的时候,他笑着说,听本地人说略带方言的中文,感觉很难懂,自己只会用微笑点头来回应。
“那时候对这里一无所知,学习语言和专业课程都很吃力,幸好有我的老师们和中国朋友们帮助我,他们带我一起出去玩,说不明白的时候就连比划带猜,语言氛围感强了,慢慢地也就融入进去了。”陈君其介绍说。
在专业课的学习方面,最让陈君其“头疼”的是高等数学。“虽然感觉高数好难,但是我们的老师很细心,他们在课间的时候都会留在教室里,等我们去请教一些不懂的问题。有时候一个问题会问好多遍,老师们也会讲解的很细致,一遍一遍直到确定我们听懂了。”陈君其如是说。
2023年10月,图为印尼留学生陈君其在图书馆查阅资料。高莹 摄
三年时间里,陈君其和同伴们一起结伴走过了中国很多城市,在领略不同风土人情之余,也真切感受到了中国铁路建设的强大。
“在我们国家,比如在苏门答腊岛或者其他岛屿,火车、高铁都是很少见,出门一般是坐巴士或者坐船。”陈君其告诉记者,第一次感受中国高铁的“无缝衔接”时简直太酷了,既快速又便捷。所以更想把自己在中国学到的学业,带回自己的祖国,为建设家乡出一份力,成为两国发展交流的“桥梁”,也让家乡能感受到高铁带来的便捷生活。
不同的异域文化特色,让陈君其对中国的热爱一天天加深。“中文太博大精深了,虽然我现在说中文比较流利,但是要看再深层次一些的东西就很困难,要求助于我的中国朋友。”陈君其介绍说,课业之余自己也会练习一点毛笔字,“牛肉面、中国、水车……这些都是我最近常写的字,起码手没有刚开始那么抖了。”
2023年10月,印尼留学生陈君其在校园中漫步,拍摄秋景。高莹 摄
陈君其依然记得来到中国看到的第一场雪,雪花飘飘然从天空落下,一夜之后,校园银装素裹。“我兴奋得连鞋都没换就冲下楼去踩雪,听脚下踩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很奇妙的感觉。然后拿手机跟家人视频,也让他们看看中国的雪景,这么美。”陈君其如是说。
“我知道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中国和印尼在建设方面的合作项目也很多。我现在会说中文也有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方面的基础,回到祖国后有很多就业机会。”陈君其说,中国很有魅力,希望能让更多印尼人能够走进中国,了解中国,感受中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