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财评|“新三样”产品出口扩大 中国外贸提质效果显著
近日,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1-11月,我国外贸规模继续向好,外贸结构持续优化、民营企业贸易额保持增长……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持续巩固。
1-1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7.96万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持平。随着外贸发展积极因素的不断增多,11月,进出口总值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增长,月度增速由0.9%进一步提升至1.2%。其中,在进口额保持增长的情况下,出口额同比增长1.7%,实现今年4月以来首次正增长,贸易顺差扩大5.5%,显示了四季度我国外贸发展的较强韧性。
在总体规模稳中有进的同时,外贸结构也持续呈现积极变化,机电、高新技术等重点产品进出口数据表现亮眼。1-11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同比增长2.8%,保持增长趋势,占出口总值比重提高为58.6%。其中,手机8852.5亿元,增长3.3%;汽车6529.2亿元,增长79.6%……“新三样”产品出口扩大,出口优势不断巩固,贸易竞争力不断提高,新动能助推外贸高质量发展。
在政策支持下,民营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为中国外贸保稳提质注入新动能。1-11月,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6.1%,占我外贸总值的53.3%,比去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进一步凸显民营外贸主体的活力和支撑力。
贸易伙伴更加多元化、新兴市场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也是我国前11个月外贸数据中的亮点。1-11月,我国与欧盟、美国仍然保持高贸易总值,与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贸易总值增长0.1%,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增长2.6%……市场布局更趋均衡,为外贸稳定增长提供扎实支撑。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不稳,世贸组织预测今年全球货物贸易可能仅微增0.8%。中国外贸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离不开一系列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政策的快速落地,离不开我国外贸主体不惧挑战、勇于开拓和创新突破的持续努力,也离不开中国稳定向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四季度是全年外贸旺季,相关部门将推出更多举措,帮助外贸企业冲刺收官季。根据中国海关贸易景气统计调查,出口、进口订单增加的企业占比均有提升,实现全年外贸促稳提质目标的基础更加坚实。相信随着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宏观政策持续发力显效,我国外贸发展有望展现出更强韧性与活力,继续为全球贸易复苏企稳发挥积极作用,带来更多新机遇。(央广网评论员 冀文超) 【编辑:曹子健】
今天(9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京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工作最新研究成果,中华文明起源的阶段性划分方式有了更为清晰明确的认识。
在距今5800—5200年前后的古国时代第一阶段,以西辽河流域的牛河梁遗址为代表,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遗址和珍贵玉器的发现,以确凿而丰富的考古资料证明,早在5000年前,社会形态就已经发展到原始文明的古国阶段。
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最早起源之一,作为红山文化考古中最重要的核心,位于辽宁省朝阳市的牛河梁大型遗址群,自1981年发现以来,考古发掘工作至今已持续40多年。
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位于遗址中心位置的一座海拔最高的山梁上。1986年,当时的考古工作者初步确认其由品字形排列的三组山台构成。2017—2021年的发掘进一步确认该基址是由9座台基构成的大型台基建筑群。根据相互位置推测,出土各类泥塑的著名的“女神庙”就坐落在其中一座台基上。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 郭明:女神庙坐在九号台基上,所以一下子就把整个九号台基的地位提升起来了。而且现在的发掘,还发现了台基是从基岩上面垫土垫起来的。现在残存能够看到的垫土厚度已经4.6米了。通过这个,我们可以去想象一下红山整个的社会规模、组织和动员的能力,需要很多人才能把这个事情做起来。这个组织,我们现在没有明确认定是一个国家,但是按现在考古的概念,它初步具备了这样的能力,那么我觉得应该是可以叫它古国,等于说我们对中国整个社会发展的过程有了新的认识。
牛河梁遗址的新发现,把中华文明起源的时间线又向历史纵深推进了约五六百年。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 郭明:因为我们原来认定的牛河梁遗址,大概应该属于红山文化晚期,就是距今5500—5000年。它的繁荣时期可能在距今5300年。我们现在测年的结果显示,第一地点这个近十万平方米的台基建筑,修筑时间大概在距今5700年左右,等于把整个时间线向前提了。在这儿还发现了一些祭祀礼仪活动的遗迹。我们一直都说中国是礼仪之邦,那么礼仪之邦的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以往可以追溯到周。那么通过现在的发现可以看到,可能这个时间可以更早一点。(央视新闻客户端)